緣于看過格友 廚房型男肉呆 洋洋灑灑的用鍋心得之後 深感其實用性


有所感 最多人問我的 也是鍋子的問題   請點閱連結




雖然  我使用的鍋  除品牌亂之外  經驗也不是很多


但會盡可能的以當時感受 誠實已告


今天整理一下心得    希望以後再對選鍋方面  可以提供個人有限的經驗  給大家作為參考


  


首先  無論是主婦或煮夫心中  自覺功能齊全的夢幻廚房   絕不是一夕間就營造的出來


會隨著使用者的口味.愛好或烹調習慣改變更換   並沒有所謂完美鍋具的存在 


螢幕上唯美的鍋具廣告  可以給你更多走入廚房的動能 和輕鬆的錯覺


我很贊成  添購些賞心悅目的鍋具  能娛樂自己也增加環境美感


但它並不代表  使用它就能夠端出等值的好菜色 


會出現在烹飪節目或請名人代言的鍋  往往都過度的強調外表美觀和功能性的神奇 


價格因為行銷成本也不可能便宜  這些置入行銷無可厚非


請了解任何一個星級飯店的廚師  利害的不是昂貴的華美鍋具


而是  用一把150元的生鐵炒鍋  也能做出大菜的養成過程 


和任何人  選用了不沾鍋  煎出完整的荷包蛋的機率大增一樣 


愈善其事先利其器  選對工具可以省事省力   但"鈍刀使利手"才是火候


成功的經驗  往往是要靠歷經失敗和減少錯誤  所累積的  


價格並不能代表品質


在滿意之前  你和你的工具要溝通  至少你先了解如何正確的使用它之後 方能開始累積


新手們或家庭主婦 有兩點要注意 


第一件事   要提醒您


下手買之前請  請先考慮你使用的爐具類型和烹調習慣 


舉個例子  許久之前為了快點做出4人份煎餃買了32公分平底鍋 


也知道不沾鍋忌大火小心使用


使用大概10次之後  把油倒下  油便往周邊散去   為什麼?


一支899元的鍋子   使用一次要花90元的代價讓我明白


中式爐台是圈火  加熱集中在中心點周邊   強調輕薄方便的不沾鍋  不夠厚實的鍋底


禁不起集中的火力  受熱不均  熱脹成為中間鼓起周邊凹陷的狀態  


說明這支鍋只適合電磁爐等平面加熱器上  這點廠商並不會在產品上加註的


換爐火的機率  一定比換鍋子慢的多  這就是判斷錯誤才有的經驗  是不是


再者 你的烹調習慣是煎炒多 還是蒸煮的多


煎炒為主 就需要買一支拿的順手的炒鍋  鍋底厚度要夠扎實


購買時容積考慮烹調的需求量 可多不可少


常見有不沾鍋.複合好幾層的炒鍋.中華鍋.還有亮晶晶的不鏽剛鍋


不沾鍋還有塗層不沾


[易潔塗層   省用油量  不可空燒  適用木鏟和耐熱膠鏟  冷鍋.冷油即可開始烹調  易清洗] 


物理性不沾


[像複合鍋 節能不銹鋼鍋等  使用時要先熱鍋  蕩油 讓毛孔緊縮 表層吃油  產生不沾效果] 


樣式則有尺寸較小的單柄鍋   一邊單柄一邊單耳的中型鍋  和雙耳式的大炒鍋


單柄鍋強調輕巧但在爐架上  會有重心不平衡的現象  


單手操作  要考慮加上菜餚的重量  買的時候試拿一下順不順手  是必要的


蒸煮為主 炒鍋就以中庸為首選   選一能煮能炒的小平底中型炒鍋


鍋子最好有透明鍋蓋  對鍋內食材的狀態可以不掀鍋就能掌握


功能性的考慮過後   就要考慮清潔的方便度和保養的現實面了


一支18/10不鏽鋼的精鑄鍋  正常使用下壽命絕對超過10年 


[但你看同個工具10年  可能會覺得膩了  用不壞有時也很討厭]


鍋外塗層.花色再美麗的鍋 也禁不得在瓦斯爐架上"搖晃"一個月


花色刮花了心會很痛   怕弄壞供著  或是小心翼翼不敢搖鍋的  不就失去意義了


洗鍋外比洗鍋內重要這一點  常下廚的人都能體會 除了關係到導熱


若被火力收乾的油漬卡在鍋底  焦痕可是非常難刷掉的


綜合以上 個人建議


慣用瓦斯爐 且使用率高的人


可以選擇復合材料不沾炒鍋. 有節能.不沾.省油的優點


特別講究清潔感的勤勞一族   可選擇複合材料的不鏽鋼鍋


但每次得花時間等熱鍋和選擇發煙點高些的食用油


較少下廚 或的使用電磁爐的  建議去買開架式的小平底型不沾鍋 


煎魚煎肉煎蛋皮炒菜都OK     一把煎煮炒已非常夠用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麗子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