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不久 雨中 好友老公送來一盒還熱著的紅豆餅~
有印象 萬丹出名的兩家紅豆餅之一
這位朋友從事進口食品業 見多識廣 好東西吃的可多了
所以每回出手相贈 無論檔次 必然是有口碑的好東西
托她的福 大娘還真吃過不少好吃的甜頭 真感謝啊!
甜點 本不是我的菜 但這紅豆餅 與我一年買不到3回的紅豆餅相較 的確有過人之處
沈甸甸一個 餅皮有著雞蛋糕般的口感 豆味十足的餡料也沒勾粉很扎實~
經吃的小美點
台灣卡士達 克林姆口味 從萬丹帶回時間略久
以致水分有點乾了~~ 我偏愛紅豆 是克林姆打動不了的
不吐不快個題外話吧!
飲食口味的確是靠養成 所以古人[曹雪芹]才說 "富過三代才懂吃"
這標準對現代人來說 著實苛了
我們現代人超幸運 活在一個安穩.富裕的年代
也是被食物包圍 卻出不了有公信力的美食評論家的年代
不否認 美味與否完全是看各人決定 感受也是見仁見智
但它自有有一套運行法則 與個人品賞經驗多寡.感受能力甚至是文化素養都有直接關聯
並非自認挑食的人 就代表也擁有好味覺和品味
[所以 我也沒資格評斷美食是美在哪? 就....閉嘴吃吧]
可是 每回大娘經過左營 看有大排長龍的所謂排隊美食...心中就問 為什麼值得 的問號?
眼中 普通口味的牛肉麵 外地人似乎永遠胃口特別好
就是大中午也甘願冒著中暑危險 在馬路旁曬太陽排隊 等著入店吃一碗熱騰騰的麵...
也許 換個心情和場景本就讓胃口加分 但是....
相信網路心得 慕名而來的人 真的從等待的耐性 就可以看得出來了
說的出一口食經的廚盲 比比皆是 ..這同時 也是一個比會說故事的時代
曾有人送我一小片吳寶春麵招牌包..
[哇..還真的是很小片..說真的 我吃 只是為了讓她因好意而高興]
破不及待就問我好不好吃..我回答 "很特別" 但我不喜歡
所以....就她判定 把我歸入不識貨的那一群之中~~
哈哈哈 麵包類我的確是門外漢沒錯啊! 這也沒啥好否認的~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 如果 對方不帶著朝聖心情看吳寶春這三個字
花了二小時排隊的人中
有多少人具備判斷一個所謂好麵包的能力呢?
當有機會 徘徊代價與感受之間時... 至少我心中很明白
是你的經驗決定 美食它對你的吸引力何在的~ 要耐性排隊的...等下輩子啦~